1.1计算机信息管理
1.1.1信息管理的目标
在信息化日趋成熟的21世纪,计算机已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本合同工程将全面实行计算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传递采用网络传输,提高无纸化办公程度,达到高效、便捷、准确的传递施工信息的目的。通过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使信息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信息管理目标:以业主为中心,按照业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以信息的传递、审批、汇总为手段,以进度控制、投资(成本)控制、质量安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为目的,结合工程网络,按照合同条款对工程项目进行多部门的综合管理。
1.1.2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合同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合同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建立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应配置和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包括进度、质量、安全、资源、合同、合同结算、文档等管理系统。
1.1.2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合同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合同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建立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应配置和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包括进度、质量、安全、资源、合同、合同结算、文档等管理系统。
1.1.3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
1.1.3.1计算机网络
鉴于整个“施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集中在施工组织机构中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项目拟配置 多台的计算机来构建网络,如有必要也可以酌情增加以满足工程需要,这些计算机主要分部在以下部门:项目经理办公室、项目副经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经济部、财务部、安全环保部、采购部、质量管理部、施工管理部、技术部、测量组、试验室。构建好的局域网通过INTELNET与业主网络相联以便对整个项目的宏观调控。
1.1.3.2计算机硬件及软件
按“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所需要求配备其所需软硬件 (其中硬件配置:CPU为奔Ⅳ2.0G以上,内存保证256M及以上,硬盘40G及以上;运行软件WinXP、图形处理软件和P3进度计划软件)保证其正常运行。
1.1.3.3人员配备
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支持与维护“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人员包括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和能进行“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日常维护的计算机系统专业人员及数据录入人员(由相关岗位人员负责采集、录入并核对其准确性)。
1.1.4信息管理的具体措施
作为项目控制和协调的基础,信息管理是通过建立信息的编码系统,明确信息流程,制定信息采集制度,用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工作来实现。本项目采取的措施如下:
- 按项目的控制目标将信息划分为:投标控制信息、质量安全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和合同管理信息等四大类,并按招标文件单元划分及编号原则进行编码系统的设置。
- 项目组织内部,通过岗位职责、文档管理制度、常用报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实现“职能分工明确化,日常业务标准化、报表文件规范化、数据资料完整化和代码化”,并建立工程管理部→职能部门→决策层的信息反馈系统。
- 设置局域网,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月进度计划协调会、成本分析会、质量安全会三个会议,定期对项目的资金、劳动力、技术、设备、材料等进行统计、分析,实现项目要素的动态管理,确保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 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和总经济师负责,按合同规定定期向发包人和监理人提交《进度计划实施报告》。
1.2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与传递
- 项目部管理层设置计划统计机构并配备计划统计人员,负责工程施工的计划统计工作,在计划统计业务方面,接受监理人的监督与协调。
- 统计报表数字做到真实、准确,严格按照国家统计法的规定执行。统计报表应加盖承包单位、主管领导、统计部门负责人、制表人的印章方属有效。
- 严格按合同条款规定的完工工期,合同《技术条款》规定的内容和期限以及发包人、监理人的指示,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提交发包人和监理人审批。已经审批的合同进度计划作为控制本合同工程进度的依据,并依此编制年、季、月进度计划报监理人审批。
- 按合同规定的计量办法,按月对已完的质量合格的工程进行准确计量,并在每月末随同月付款申请单,按合同《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分项向监理人提交完成工程量月报表和有关计量资料。
- 按相关合同条款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监理人和发包人提供相应的电子文件。文本文件采用WORD,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报表及各种形象图表采用EXCEL,有关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应用P3网络计划管理软件。
- 按照合同条款规定,进行如下数据的录入和管理:
(1) 施工进度计划
采用P3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在施工期间,用P3编制满足进度控制要求的阶段施工进度计划。所有施工进度计划均应满足经发包人统一协调后下发的项目管理要求。
在提交进度计划的同时,还应提交需求的劳动力计划表且附有工程实施计划的详细的描述,并应与合同文件相一致。该计划必须根据合同中向发包人承诺的进度目标和监理人提出并经发包人统一协调后下发的项目管理纲要的要求,并报监理人和发包人批准后存入P3。施工期间承包人应以P3产生的进度计划为指导组织施工,定期(周、月)向P3录入施工实际进度信息,并将实际进度信息上报监理人核实。当计划与进度脱节时,必须运用P3,会同发包人、监理人等有关各方制订赶工计划,并将其反馈到原计划上去。
(2)工程质量
应迅速报告合同项目各施工单元的施工质量情况。
a).日、周施工质量记录报告;
b).当前施工质量问题、缺陷和处理措施、处理结果情况报告;
c).合同项目单元工程分解;
d).单元工程及重要工序的质量评定及验收;
e).材料检验情况与结果;
f).其它施工质量统计资料。
(3)施工安全
应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措施、安全会议及安全事故方面的信息。报告的内容应符合监理人的要求和发包人制订的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内容。
(4)合同商务
a).应将合同价格,包括工程量清单、单价分析表和其它辅助资料(包括合同变更的单价分析资料)录入发包人的“施工信息管理系统”。
b).应按有关规定将相关合同变更、补偿、奖励、价差等信息录入“施工信息管理系统”。合同期中当前变更、补偿项目的情况,包括原因、范围、内容、实物量、价格计算分析、措施等及时录入在“施工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并汇总。
c).应按发包人有关规定和发包人有关档案管理要求及时做好合同文件的归档,并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录入相关信息。
d).应按照监理人和发包人有关档案管理要求及时做好合同文件的归档,并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录入相关信息。
e).应提供的在线状况的“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报告,应做到正确、完整、及时,但并不替代承包人按本合同规定应提交书面文件的责任及其有效性。
2竣工资料及施工记录的移交
2.1竣工资料及施工记录的收集、整理和编制
- 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要求设专人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各施工阶段的工程资料、工程文件、验评记录、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等,按单元工程、资料内容、施工顺序进行存档。在工程开工前制定竣工资料的收集计划,根据工程内容明确需要收集资料的内容、范围和数量等;在工程进行中按计划进行收集,在每项单项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整理该单项工程的竣工资料,如有缺少、遗漏的资料及时补充、完善,并对整理完成的资料进行妥善保管。相关人员和部门要积极配合,并由总工程师亲自抓此项工作。
- 竣工资料及施工记录的整理、编制、打印、签章、装订要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关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做到格式统一,数字准确、真实,资料完整、齐全。
2.2竣工资料、施工记录的移交
竣工资料、施工记录移交时,列出详细清单,清单上应有项目负责人的签字及盖章,并送交监理人审查,通过后按发包人要求的时间移交发包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联系我们
0510-83590747

泰程公众号

泰程小程序

泰程抖音号
Copyright © 2021 无锡泰程基础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32524号